汽车召回缺陷为何集中在电气系统和发动机

2021年,中国实施232批次汽车召回,涉及车辆873万辆,与2019年214批次汽车召回和2020年190批次汽车召回相比,2021年的召回批次总体较多,召回数量同比增长29%。

2021年,中国实施232批次汽车召回,涉及车辆873万辆。与2019年214批次汽车召回和2020年190批次汽车召回相比,2021年的召回批次总体较多,召回数量同比增长29%。

2022年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强化产品召回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题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从中国汽车召回部件结构层面来说,2021年召回车辆中超过84%的车辆存在电气系统和发动机缺陷。

缺陷集中 特点突出

汽车发动机缺陷高发,成为召回的一大原因。出现这些产品缺陷的,不乏一些跨国大品牌。

2021年12月,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告,决定召回2018年至2020年生产的进口雷克萨斯ES200等车型中的部分汽车。原因是这些车辆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EGR阀)内部构成件可能会被燃油中较高浓度的氯成分腐蚀,可能造成发动机运转不良,极端情况下车辆会在低速行驶中熄火,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玛莎拉蒂也宣布召回2021年2月18日至2021年9月6日生产的部分进口2021款莱凡特(Levante)汽车。原因是位于发动机舱的低压燃油输送管上的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塑料外壳成形工艺存在偏差,导致该传感器外壳存在空隙,可能造成传感器塑料外壳开裂,会引起发动机舱燃油泄漏,导致车辆丧失动力,极端情况下可能由燃油泄漏引起车辆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这反映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的趋势,应当引起行业高度重视。”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同样是发动机上的问题,但与之前相比,如今的问题趋向于一些难以发现的细节。比如,2019年丰田召回,涉及发动机中可能形成裂纹导致发动机噪声、冒烟、过热、报警等问题;2021年丰田召回是因为EGR阀的问题。车企召回,一方面原因是在技术上为解决以往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原因是车企的责任心更强,这也是2021年召回车辆数量同比增长近30%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车召回中存在的车辆电气系统缺陷,也是占比较高的问题。其中,2021年,英菲尼迪召回2014年4月17日至2020年11月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X60混动汽车中,由于混动系统电气控制软件设定不充分,当驱动电机轴承损坏且发动机与驱动电机转速差过大时,会触发特定故障码,依据此故障码的控制策略会停止发动机和电机的运转,造成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存在安全隐患。在奔驰召回2020年8月31日至2021年11月10日期间的部分进口S级车辆和本土产C级车辆中,激活并连接了Mercedes me账户的奔驰汽车,会定期从后台服务器自动获取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配置的更新。由于后台服务器配置文件有偏差,召回车辆可能接收不正确的配置文件,造成主机显示屏上的一些功能和应用程序在车辆行驶时不会按预期被禁用,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

“如今的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对电气系统、OTA升级的依赖更多,而随着汽车上一系列新技术、新系统、新软件的使用,虽然有些问题难以避免,但不断优化是车企必须承担的责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带来的风险,有时并不一定能得到解决,但召回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和可靠的使用体验。同时,这也反映出安全是汽车技术第一道“红线”。

设计工艺问题不容忽视

2021年汽车召回的缘由之一是设计和工艺问题。“从缺陷召回原因来说,制造有问题导致汽车召回,占汽车总召回数量的15%;设计有问题导致汽车召回,占汽车总召回数量的85%。”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贇松在发布会上介绍。

汽车工艺缺陷涉及很多品牌。其中,2021年6月,丰田召回部分卡罗拉、汉兰达和雷克萨斯RX300车型,原因是零部件生产工厂在高压燃油泵内部构成件组装工序中的制造发生偏差,导致部分构成件未充分压紧;在使用过程中高压燃油泵内部可能会发生异常磨损,受内部构成件松动的影响,高压燃油泵焊接处可能会产生疲劳裂纹,存在燃油渗出的可能,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起火风险。

“制造工艺缺陷,主要原因还是管理和成本两大因素所致。”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一方面,汽车制造从零部件到整车,涉及诸多工艺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留下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如上述车型召回原因中的“高压燃油泵内部构成件组装工序中的制造偏差”问题,显然是零部件制造工艺质量把关不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导致的缺陷。一些零部件企业在订单饱满的情况下,可能会疏忽质量管理,正如俗语所称“萝卜快了不洗泥”。近两年,日本媒体不止一次曝光了日本零部件企业造假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如今很多品牌零部件及整车出于降低成本考虑,使用部分低成本、性能不足的零部件替代此前成本较高的合格零部件,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缺陷”导致产品缺陷,值得所有企业引以为鉴。

占据召回车辆85%的设计缺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021年,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2007年8月30日至2013年8月27日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汽车,称其用户手册对于涉水行车提示“涉水深度最大为30厘米”的描述有误。由于电动转向机(EPS)的转矩传感器壳体在满载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为28cm,若车辆多次在超出电动转向机(EPS)设计允许的涉水环境下行驶(涉水深度超过25cm,车速超过步行速度5km/h),转矩传感器的密封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其进水损坏,使得车辆丧失转向助力功能,增加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

“从设计到制造及服务,汽车相关的所有环节都不容忽视。”帅石金表示,汽车用户对有些相关问题可能更有感触,不管究竟是设计缺陷还是“用户手册描述有误”,它们肯定都不是用户使用不当的问题。企业用心对待用户,才会自觉消除管理、制造、服务等方面的“堵点”,为用户提供质量过硬、一致性好、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也不会发生诸如用户手册“描述有误”的问题。

应从多方面确保产品质量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实施2423次汽车产品召回,涉及缺陷产品9130万辆。近5年,汽车安全召回平均每1.6天发生一次,汽车企业主动发现问题并主动召回已经成为常态。

“汽车产品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的,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向主管部门备案进行的消除其产品缺陷的过程。”湖南法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任羽伦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从2004年国内实施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汽车产品召回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为保障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和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当前,国内在汽车召回监管中有三个重点,一是在传统汽车安全领域,强化缺陷线索收集监测,提升分析识别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大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缺陷调查力度;二是为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汽车安全监管制度,平衡创新与风险;三是对汽车共性质量安全问题开展风险评估与质量诊断,建立健全“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改进建议-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提升”机制,消除产品安全隐患,推进技术创新。

至2021年底,中国推动汽车企业实施229起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车辆总数198万辆。其中召回原因集中在车机、车联网、电子电机等质量问题。“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迅速发展,产生这些问题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关键是要从多个方面健全完善相关措施与制度,加强质量监管。”帅石金认为,一方面,企业应当担起产品制造的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把控质量关,提高产品质量及一致性,尽可能减少缺陷;发现问题,立即主动召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国家相关标准和制度,让汽车企业和汽车产品有规可依、有矩可循。

为了促进汽车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进一步提升质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积极推动建立车辆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基于远程升级技术的汽车产品召回实施要求》等关键标准研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OTA大数据云平台和相应测试分析能力建设。

关键词: 电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