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读:云南电科院:聚焦“高精尖缺”,“创客”不断涌现

近日,云南电科院智能感知工作室又出新成绩,1人入选2022年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近年来,该院集聚了高电压、继电保护、测量技术、机械制造、信息化等6个领域的20余名技术能手,以电网生产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围绕电网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培育功能,采用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通过解难题、大练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引领职工经受实践锻炼,使工作室成为该院科研人才集聚与培养的支撑平台。

同时,云南电科院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创新活动,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成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队”和“大舞台”,让更多职工尽责干事,创新创效。


【资料图】

通过特色团队建设,云南电科院智能感知工作室为企业发展培养多名“高精尖缺人才”,1人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云南省“云岭工匠”,3人被评为“南网创客”,1人获得“云南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1人入选云南省2020-2021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工作室成员累计申请专利80余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EI论文3篇,其中不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论文奖等优质论文。

工作室的4名技术负责人各有所长。

朱梦梦是第二届南网创客,被大家称作计量互感器设备的“健康医生”。他与交、直流电网的互感器设备、试验设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接触,造就了“火眼金睛”。虽然从事的是电能计量专业,但他总喜欢“跨界”,争当数字时代的“弄潮儿”。朱梦梦创立的云南电科院智能感知职工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围绕智能传感与信息获取、物联网、用电数据挖掘等领域激发创作、引发碰撞、迸发灵感。在他带领下,工作室先后成为南方电网公司二星工作室、云南省“云岭工匠”工作室,并新培养出2名南网创客。

唐标作为工作室培养出的其中一名南网创客,始终把“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不竭动力。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名将解决现场一线问题的创意和创新去付诸实现的人。唐标在国内首次提出变电站站用压力式温度计共振原因,并试制一种具有仿真测试功能的压力式温度计校验装置,每年至少可节约表计更换试验费20余万元。

朱全聪也是工作室培养的南网创客之一,他擅长将技术人员的好想法、好点子实现成果转化。他总是说:“英雄不问出处,小成果也能够撬动大市场”。朱全聪通过历时1年多的探索,促成了多个项目通过合作实施与专利许可的方式实现转化,为云南电网公司创收千万余元并兑现奖励,真正体现了科研人员的价值。

沈映泉目前正在参评第五届南网创客。成为智能感知工作室成员后,她主动学习新技术,并与自己在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丰富经验结合起来,将一串串普通的数据变为寻找电力设备每一次异常、故障的线索。

工作室围绕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研究,针对运行中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量误差超差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互感器性能状态评估模型,直接解决了国内长期以来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测量误差性能难以精准感知、评价的技术难题。目前该成果已在云南电网水电厂站上网关口点和500kV变电站等多个计量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误差评估中应用,实际成效显著。根据测算,以往上网大型水电站一个关口因超差可为电网公司带来电费损失达百万元以上。若按10个关口点超差来计算,应用该成果后经济效益可达上千万元。

据介绍,工作室始终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企业第一资源,发展竞争之本”的人才理念,将在创新创效领域和人才培养领域双向发力,持续探索一条加强职工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培养一批服务、支撑生产一线的“复合化”人才。

(张新、周采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