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实时:能源转型助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当前钢铁工业在环境生态、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近日举办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

中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煤炭占能源消费的60%,煤电占电力的66%左右,“一煤独大”的能源禀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而钢铁行业正是以煤炭和化石能源为主,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贡献仍然较高,以2017年估算,这一数值接近17%。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和现有流程结构,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新江表示,应用短流程可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应进一步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目前我国短流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工艺流程比较短;生产规模比较小;废钢作为原料,产品受限;主要能源是电,产品成本高;建设费用低;废弃物比较少,二氧化碳排放低;能源利用收回需进一步研究;生产管理灵活。

王新江认为,废钢要作为战略资源,统筹规划。发展电炉生产流程,要考虑国情、符合规律,要科学把握发展电炉流程的意义和条件,要用全废钢冶炼取代“铁水+废钢”模式。

针对科学发展短流程,王新江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产能置换政策;二是加强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电炉短流程钢铁厂的准入标准,规范新建和老厂改造;四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动电炉短流程绿色化及智能化;五是深化电力体系改革,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节能与用能驱动转型是钢铁行业变革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一次能源“使用”、二次能源“利用”、新旧能源“混用”、未来能源“通用”。要建立钢铁多能互补与储能相结合的能源体系,其中储能系统由锂电池/液流电池,以及生产工序中的储热、煤气、液化空气等组成。电池作为一次调频,储热介质、煤气、液化空气等作为高容量储能载体,二次调频;储能系统建成后,即消纳光伏发电,也用于用户侧电网负荷调峰。

钢铁以“绿氢+绿电”为核心能源系统示意图

针对如何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钢铁行业绿色智能发展的问题,干勇给出了七点建议:一是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七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其中,推进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应用,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建立低成本、大规模、绿色经济氢体系。(王长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