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破译金风的“破亿”
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 2023-04-23 10:28:11
(资料图)
感谢——这是在金风科技全球装机1亿千瓦庆祝活动的现场,董事长武钢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感谢主管部门、感谢各大发电企业、感谢电网公司、感谢供应链厂商……“1亿千瓦的背后是无数长期主义践行者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这其中不仅有延续性政策的支持,也有电力企业多年来坚持能源转型战略、给予国产设备发展试错机会的包容,更有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凝心聚力、同路同行。”近日,随着位于新疆、内蒙古、青海、广西、云南和巴西、阿联酋等地的多个风电项目机组成功吊装,金风科技成为国内首家总装机容量“破亿”的风电整机商。▲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项目坚持“长期主义”,
装机规模“量变”带来企业实力“质变”
1亿千瓦的体量有多大?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9.23亿千瓦。换言之,纵观全球风电项目,每10千瓦风电装机中,就有超过1千瓦容量来自于中国企业金风科技。1亿千瓦的贡献有多大?▲三峡能源云南弥勒西风电场依托于分布在全球38个国家的发电项目,金风科技的风电机组每年可生产约22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2.2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这些电量可为7680万个中国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用电量,可供全国高铁运行477天。在助力全球碳减排领域,这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相当于再造森林1亿立方米。“就装机容量这个指标而言,肯定不是规模越大企业实力就越强。但我们也相信,随着装机容量的增长,沉淀下的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以及一个企业对于客户价值、长期价值的追求,都会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质变。”在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看来,这是支撑一个企业一直走下去的关键因素。“金风科技是能够经得起市场长期检验的,不会一遇到障碍和风险就退出行业。”市场加速迭代,
持续新品开发还需兼顾产品质量
一方面要坚守长期性,另一方面,曹志刚也深知,这并不意味着无视当下的激烈竞争。“我们还需要持续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但也要反复进行产品质量的验证。”本月中旬,面向机组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市场趋势,金风科技发布了全新机型GWH221-8.X-10、GWH24X-12.X。金风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周桂林告诉记者,新机型主要针对的就是风资源不稳定、电网波动难以预估、开发点位稀缺、项目建设匹配性低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以年平均风速为7米/秒、项目容量为20万千瓦的西北平原风电场为例,周桂林测算,新产品可为项目减少20%-40%的风机数量,单位千瓦投资成本可降低8%-15%,全生命周期下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降低6%-12%。▲内蒙古赤峰大唐西场风电场二期扩建项目“如今的市场环境变化太快了,每款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产业化速度,都比过去提高了3-5倍。以海上风机为例,2021年‘抢装’时,主流机型还是6-8兆瓦,现在这样的风机几乎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低风速区域8-9兆瓦、高风速区域是13兆瓦或16兆瓦机型。”曹志刚表示,在产品快速迭代和行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金风科技的下一个1亿千瓦可能就在不远的未来。“这其中将承载更多、更丰富的变革。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市场群体、应用场景和分布国家等因素,和眼前的1亿千瓦相比,也许那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聚焦“两海”增量,
“并网型”“构网型”机组齐发力
解剖当下的1亿千瓦,曹志刚指出,目前,金风科技风电装机的陆地项目达到约9600万千瓦,海上项目为460万千瓦左右。就地域分布而言,国内项目装机约为9500万千瓦,海外项目约560万千瓦。早在2017年,金风科技就曾提出针对海上业务和海外市场的“两海战略”。曹志刚表示,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在“十四五”期间,金风科技会继续聚焦“两海”增量。▲巴西Tanque Novo风电场
特别是针对海外市场,曹志刚认为,就表现形式而言,传统的依赖于电网的并网式风电项目依旧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北美、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还会继续保持这一传统形式。”与此同时,曹志刚也表示,脱离大电网的单体项目也在不断涌现。“规模小的在100万-200万千瓦,中型项目的规模可能就会超过300万千瓦。这些项目融合了风电、光伏、制氢、制氨等形式,中东地区很可能就是这类项目规模化发展的第一个爆发点。”▲云南曲靖沾益区华能盘江风电场基于这一市场判断,曹志刚指出,金风科技在风机产品上将重点发力于常规的并网型机组和弱依赖的构网型机组。曹志刚表示,未来,依托多元化、高质量的产品,金风科技在市场区域上的选择上会比以前更宽泛,不再设有特定的区域。针对并网型风电的市场,除北美、澳洲、欧洲外,还会有针对性地去开拓东南亚、南美市场。“此外,像中东、北非的新兴市场,我们一方面会通过常规项目去切入,另一方面,也会依托风电项目带动相关产能和综合能源管理等技术进步,与业主一起构建新的能源结构形式。”(本报记者 姚金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