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新房成交量超1000万㎡ 前十榜单出炉
来源:大卢侃楼市
(资料图)
虽然今年上海经历特殊时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均受到影响,但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市场表现出强大韧性。年初受到高供应的推动,实现“高开”,成交面积接近130万平方米,也是全年最高点。此后成交一路快速下探,4、5月份受到全市停摆影响,成交陷入停滞。6月全市按下“重启键”后快速进入状态,每月一批的集中供应提供良好支撑,连续数月成交量超过100万平方米。四季度后劲略显不足,10月成交面积出现大幅跳水,好在11月成交再度回升,不过勉强站上100万平方米的关口。截止到12月25日,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1002.3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 52%。在全国楼市处于调整的背景下,上海能有这样表现实属不易。
下半年供应井喷 认筹规则进一步优化
基于目前采用集中供应方式,通常年末最后一批房源不一定能在当月全部入市,所以尽管1月是传统淡季,但也出现了171.3万平方米的高供应。6月开始,每月公布一批集中供应房源,每一批供应量都在百万平方米左右,尤其是11月中旬推出的第七批房源,甚至达到了190万平方米,也是今年供应量最多的一批。截止到12月25日,今年新建商品住宅供应达到1116.75万平方米,同比增41.9%。
从市场投放来看,符合上海新盘市场以改善为主的格局,尤其是3-6万元/平方米的首次改善产品占市场供应主流,占供应总量52.83%。这点从供应项目前十可以看出,3-6万元/平方米有7个项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五大新城仍是供应主力,这和上海“十四五”重点发展规划一致。尤其是临港投放量特别多,从榜单可以看出,有4个。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榜单中可以看出,还有个10万+项目。市区产品相对稀缺,尤其是今年上海遇到特殊状况,对于改善需求推动显著,这些产品的推出满足市场所需。
面对市场新变化,今年的认筹规则再度做出优化。比如认购金减半,由不高于本次准售房源套均总价的20%下降到10%,减轻买家资金腾挪的压力。项目从公示到认筹的时间明显缩短,原先流程大约要3周时间,现在极限时间可以缩短到11天左右。对于没有买到房子的客户来说,及时“解封”,赶紧到下一个要开盘的项目认筹,增加买到自己喜欢房子的几率。
又如入围比也有进一步细化,比如市区项目入围比多调到2甚至2.5,远郊热门板块比如徐泾可以看到不少项目入围比在1.8,这样增加参与人数,减少焦虑感。
消费韧性足 改善需求释放显著
自6月后,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市场开启快跑模式,连续4个月成交面积都在1百万平方米以上,甚至有2个月成交接近130万平方米。通常交易区间一个月在80-110万平方米,这样的表现足以给个90分。一方面,上半年积压的需求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新房所在的区位和市场需求契合度高。以往为调节均价,大量投放远郊区域,但是所在区域缺少轨道交通或者大型规划,生活便利度不够,往往只能本区域内改善或者刚需客户消化。现在尽管投放不少远郊区域产品,但多在五大新城,区域内配套基本建成,具备生活条件。属于“有效供应”,所以购买的动力也较足。
虽然上海新房购买力韧性足,但也要看到在连续高供应下后劲不足。比如徐泾板块,7月份开盘的蟠龙天地,入围分91.22分,11月份,招商璀璨时代入围分为63.42分,可见热点板块入围分在下降。一旦分数进一步下滑,市场信心或发生重大转变。而且到了四季度,即便入围,而且有购买机会也会有人放弃,“弃号率”有所抬头。上海楼市表面光鲜背后还藏有隐忧。
改善力量一直在支撑上海新房市场,套均总价600万以上每一个区间段和去年相比,占比都高于去年,而600万以内价位段都低于去年。此外,从成交前十榜单也可以看出,榜单中有2个10万+产品。而排名第一的则是均价接近9万元/平方米的项目。中高端改善依然是新房市场中比较抢眼的部分。
今年新房成交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1、 长时间封控导致引发对改善需求的释放。居家办公、上网课,需要有多个独立空间,阳台甚至还要承担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大家对面积、功能性有进一步提升外,小区品质,物业管理也成为大家竞相重视的指标。
2、上海人才引进举措多。上海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因此需要高水准的人才作为产业支撑后盾,今年多个人才举措吸引应届毕业生落户。虽然不代表今年就会转化成直接购买力,但为楼市进行消费“储备”,从经验来看,很快就会转化成实际购买力。
3、 新房尤其是豪宅价格倒挂没有彻底消灭。新房价格涨幅受控,尤其是最近几年,户型设计迭代,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二手房有明显优势。而且市区范围内产品价格倒挂并没有消除,即便是一些郊区也会有这种现象,比如唐镇。
成交仍有潜力可挖 价格继续保持小幅上行
虽然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总体表现不错,但是一些先前指标四季度开始回落,比如售楼处来客来访量、入围积分开始走低,现在50分都能购买市区范围的新盘,在去年这种现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市场难免有担忧情绪。不过从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诸多部委的表态,房地产仍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市场信心会得到回归。
从今年土地拍卖来看,明年住宅供应充分,预计仍会保持1千万平方米左右的供应量。在充足的供应支撑下,明年成交仍有机会维持在当前水平,甚至可能增加1成。当然,节奏可能和今年不同。预计随着正常状态的回归,明年供应节奏或回归到2月一次,那么成交节奏不会和今年一样上下半场不会相差那么明显。上半年很大可能继续信心修复,包括入围分数继续低位运行。但下半年市场整体转好,成交转为活跃,入围分数线逐步上行。
价格方面,房地联动价继续为未来房价提供指引。尽管市场会有些乏力,但不会影响房价上涨。当然,幅度一定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