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讯:杜祥琬院士:这场危机给我国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
距离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已有一年。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能源生产、出口国之一,俄乌冲突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不断施加制裁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辐射全球,而欧洲作为此轮激烈地缘政治对抗的主要所在地,其能源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资料图片)
一年以来,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战术调整以应对危机?油气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全球各国能源战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给出了答案。
欧洲危机敲响能源安全警钟
“没有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欧洲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杜祥琬告诉对记者,“欧洲能源供给中,大量化石燃料依赖自俄罗斯进口,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对俄进行制裁措施后首先影响的是欧洲能源系统。对欧洲来说,此举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杜祥琬介绍称,在欧洲国家中,丹麦、德国等西欧国家早早地开始发展可再生能源,时至目前,这些国家能源供给体系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相对较高。但从欧洲整体来看,欧洲尚不足以端好能源饭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不及时让欧洲陷入了当前的能源供给危机。
同时,杜祥琬进一步表示,对于欧洲来说,要用好可再生能源不仅在于加大装机容量,更是在于建设更加灵活的电网系统和提高储能设备的应用,而这些实现这些举措仍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欧洲国家都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危机,加快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过去一年里,欧盟乃至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出台了最新的能源发展计划。去年5月,欧盟提出了“RePowerEU”能源计划细节,拟投资千亿欧元用于加强欧洲能源安全,提高能源独立水平。同时,为弥补俄罗斯天然气与原油断供带来的空缺,欧洲国家不仅四处寻求新的天然气供应来源,更是大力重启了燃煤发电甚至用木材供能。
各国加速向非化石燃料转型
“目前,欧洲国家尚没有能力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不得不求助于煤炭等化石燃料。对欧洲来说,重启煤电甚至用木材供能是暂时的战术转向,”杜祥琬表示,“从长期战略来看,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才是关键。”
去年,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呈现出了“大起大落”。在杜祥琬看来,俄乌冲突的影响实际上已远不止局限于欧洲,而是已经辐射到了全球。面对相对动荡的全球化石燃料市场,提高能源体系中的非化石燃料占比成为了各国的能源发展道路。
杜祥琬进一步告诉记者,中国工程院和丹麦技术科学院做过一次能源联合研讨,对于丹麦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来说,长期战略是加强可再生能源转型。从资源禀赋来看,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我国,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规模化发展核能的潜力,非化石燃料的前景实际上非常广阔。此外,结合目前各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这些因素都为全球能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向非化石燃料转型。
“即使没有俄乌冲突,人们实际上也在往可再生能源方向进发,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却也提醒了人们,必须从战略上坚定地向非化石能源方向转型。”杜祥琬表示。
提升能源自主安全可控能力
在杜祥琬看来,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同样对我国能源发展带来了启示。“俄乌冲突主要影响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而我国能源供给体系以煤为主,虽然受到了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波及,但整体上看并不影响我国的能源大局。”杜祥琬说,“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颇为有限,但坚定了我国能源体系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来说,要降低外部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提高能源自给能力,首先要坚持用好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我国拥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资源,在用好煤炭这一方面,我国应提高化石燃料利用效率、实现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其次,要积极地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利用的风光资源还不到可用资源的10%,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这也意味着,把新房子盖好了,再拆老房子,实现‘先立后破’。”杜祥琬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电网应具备智能、灵活的特征,同时配备储能等设备,这也正是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
不仅如此,杜祥琬进一步强调称,能源生产产业链乃至能源供给系统的自给自足并不是把自己“封起来”,而是要在国际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实现能源转型。
文丨本报记者 李丽旻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李慧颖
关键词: